为了展现中山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复检,8月28日上午,在举行过简单的开机仪式后,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在西区长洲侯王庙正式启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精神财富,依靠一代代传承人口传心授传承下来,成为人们精神家园。但是,在当今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赖以生存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诞生在农耕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社会里面临消亡和濒危,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技艺的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展对传承人进行抢救性保护,在积极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保护工作的同时,将他们所掌握的核心技艺系统地记录下来,从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留下珍贵的历史记载,是当前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因此,从今年8月份起,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联同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以及有关的专业学术机构联合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运用拍摄纪录片、拍摄图片、文字记录、声音收录等多种手段,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所掌握的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戏曲、传统体育、传统民俗等多方面的精髓记录下来,力求为后人留下一份资料详尽、全面丰富的文化史料。
根据工作方案,第一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将首先对我市的国家级、省级传承人所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现年83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醉龙舞代表性传承人黄焯根将是被记录的第一位传承人。接下来,我市将对中山咸水歌、小榄菊花会、南朗崖口飘色等一批重点项目,以及三乡木偶等一批濒危项目的传承人进行记录,力求在一两年内完成20位左右的重点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资料记录。